脂质纳米粒(LNP)定制平台
mRNA疫苗由于新冠肺炎的关系为大众所认识,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mRNA疫苗的幕后功臣,甚至可以说是整个机理的关键所在,是将mRNA封装并且安全有效地送进机体细胞的脂质纳米粒(Lipid Nanoparticle,LNP)。
脂质纳米颗粒 (LNP) 是临床上最先进的非病毒基因输送系统。脂质纳米颗粒能够克服阻挠基因药物研发和应用的一大障碍,安全而有效地输送核酸。基因药物有许多不同的应用领域,例如基因编辑、疫苗的快速研发、罕见遗传病和无成药性疾病的肿瘤免疫治疗,等等;所有这些应用领域通常都会受到核酸输送效率低下的妨碍。相较于此前的脂质核酸输送系统,脂质纳米颗粒具有多项优势,包括:
• 核酸包封率高并且能够有效转染
• 组织穿透性增强,有利于输送核酸分子
• 细胞毒性和免疫原性低
图1:LNP基础结构
图片来源:prnewswire.com
LNP的常见组成包括可电离脂质体、辅助型脂质、胆固醇、PEG脂质(如图1),相较于普通脂质体有更好的稳定性和⽣物相容性。
可电离脂质:含有胺基的脂质或类脂质,在生理 pH 下保持中性或轻度阳离子表面电荷,可减少非特异性脂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,促进核酸释放到细胞质中。在内体中,酸化时胺基被电离,诱导六角相结构形成,以破坏晚期内涵体膜,这一过程有利于 mRNA 细胞摄取和内体逃逸进入细胞质。
辅助型脂质:作为LNP的骨架,有助于脂质双层形成和破坏,从而促进内体逃逸。一些磷脂具有多态性特征,在进入内涵体时能由层状转变为六角相。向六角相的转变可促进mRNA从LNP中释放。
胆固醇:主要起稳定作用,可降低转变温度,利于层状转变为六角相。
PEG脂质:PEG-脂质的疏水端与阳离子脂质的疏水端结合,而PEG-脂质的亲水端(连有PEG)则向外形成核酸脂质纳米粒的外壳。有助于LNP整体稳定性以及延长LNP在血液中的半衰期。
LNP表面也可用特定的靶向序列进行修饰,从而更好地将核酸递送到靶组织,提高LNP疫苗效率。
LNP制备方法
图片来源: Mol Ther Nucleic Acids.
LNP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乙醇注入法、 冲击式射流混合法、微流控法等,目前工业上使用最广泛的是微流控法。微流控系统最重要的功能是以液体为介质,实现可控条件下微通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。微流控操控下的流体具有独特性质,如层流和液滴等,利用其可以实现常规方法难以完成的微粒加⼯,继而设计各种结构的微通道,可合成理化性能优良的纳⽶颗粒(如图2),具有重现性⾼,试剂消耗量低,混合效率⾼等优势。
亚斯明生物脂质纳米粒(LNP)定制合成平台能够为客户提供高效的、灵活的、高品质的LNP 中间体合成解决方案,利用已知或新型脂质帮助客户包裹核酸,如mRNA、siRNA、miRNA、pDNA等,解决客户前端研发难题,提供完善的小试乃至中试工艺方案。
图3:全自动微流控LNP合成仪(左)及qubit4.0荧光成像仪(右)
